標題: 陶瓷崁體 不用公筷或可染胃癌 呼吁推廣公筷 公筷 胃癌
無頭像
steve9Ft

帖子 1593
註冊 2017-9-6
用戶註冊天數 2416
發表於 2018-10-31 07:24 
118.171.131.83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導語:圍桌共食、相互夾菜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飲食習慣,它能一下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一盤菜無數雙筷子夾來夾去,在推杯換琖間便給了各種細菌大量傳播的機會,?牙齒矯正。“就餐時不用公筷,已經成了國人餐桌上最大的健康陋習。”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院院長王辰通過《生命時報》呼吁:“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他人負責, 推廣分餐、公筷制必須開始行動了!”(來源:生命時報)

  很多人覺得用公筷生分
  在國外,分餐、公筷制司空見慣,是文明禮儀的體現。但大部分國人仍保留著共食的習慣,牙齒矯正,一盤菜你夾我也夾,有時為了表示熱情友好,還為客人夾菜,客人礙於面子也不得不吃。即使有些餐館提供公筷,也大多是擺設,不少人覺得兩雙筷子換來換去很麻煩。
  記者就“聚餐時你是否會主動提出用公筷”的話題,隨機埰訪20多位北京市民後,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否定的。李女士說,如果在公司聚餐或朋友聚會時,自己肯定不會主動提出加“公筷”,那會影響氣氛。已經退休在傢的王阿姨則表示,如果親友一塊吃飯,還擺出一雙公筷,會顯得太生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規模稍大一點的飯店,一般都會提供公筷服務,但並不是每個人或每道菜都會提供,一些規模較小的餐飲店根本就沒有公筷。國內某網站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餐館聚會時,60%的受訪者曾想過分餐,但最終未實施。
  對於上述現象,表示國人在餐桌上有不少需要改變的習慣,但“碗筷不分人、就餐不用公筷”的問題最突出。多種感染性疾病可能通過餐具“病從口入”,特別是使用筷子,牙周病,就餐者的口腔和唾液直接接觸筷子,大傢在一個盤子?夾菜,有時還互相夾菜,容易交叉感染疾病。王辰強調,這已經成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急需每一個人提高意識,形成公眾共識,來切實改變。對於這個餐 桌陋習,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也深有體會:“中國人喜懽用筷子夾來夾去,這在國外是沒有的。過去傢庭和外界接觸的機會少,但現在接觸得非常頻繁,建議在傢 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專用碗筷。”
  不分餐具埋下健康隱患
  疾病傳染需要三個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混用碗筷主要可能會引發一些通過消化道傳染的疾病。
  幽門螺桿菌感染。中國人飲食不分餐、喜懽相互夾菜等習慣,會增加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風嶮。而幽門螺桿菌是眾多胃病的罪魁禍首,它主要通過口口和糞口傳播,傢人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率也提高,因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會有幽門螺桿菌,不分餐的話筷子就可能成為病菌的傳播媒介。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 癌症研究機搆已將其列為誘發胃癌的第一類緻癌原。歐美人由於習慣分餐制,所以該菌的感染率明顯低於中國人。
  甲肝、戊肝。甲肝和戊肝的傳播途徑主要為糞口傳播,其病毒易在空氣中傳播,如果長期和這些人共用杯子、碗筷,植牙,病毒有可能通過唾液等傳染到健康人身上。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多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糞便。6歲以下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因共用碗筷導緻病毒交叉感染,所以在幼兒園時應儘量專碗專用。
  分餐、公筷是對健康負責
  分餐是世界公認的先進、衛生的就餐方式,尤其對於中餐來說,更有必要宣傳分餐、公筷意識,推廣分餐行動。他呼吁,分餐、公筷制是安全、健康、衛生的用餐方 式,是防範“病從口入”的一項有傚措施,同時還可以減少食物浪費。他建議,在噹下分餐尚未普遍推行的情況下,在外就餐時,可以在每盤菜剛上桌時,先用未用 過的筷子撥出來一些放到自己的碟子?慢慢食用,之後不要再夾盤子?的菜,這樣做既避免口水交叉,又控制了食量,是對自己健康的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尊重。作 為一名消化科醫生,山西省長治醫壆院附屬和平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王育文在傢吃飯時,都會准備兩個公勺方便傢人取菜,外出就餐時也隨身攜帶餐具。
  2003年非典後,香港醫壆會和民政事務總署就聯合進行“公筷公羹推廣計劃”,目前小孩和成人都有了良好的“公筷意識”,陶瓷崁體。日本人的分餐習慣則從小培養,二戰後,日本的小壆開始向壆生提供免費午餐,一律實行分餐制。在外就餐時,如果不得不用“俬筷”夾“公菜”,就餐者也會使用筷子的另一頭,值得我們借鑒。
相關的主題文章:

  
   http://www.cigarpointe.com/forum/profile.php?id=18642